■縱深由於毗鄰澳門,儲存珠海每年會有超過2000萬人次的遊客,但這些遊客基本是“過境”,在珠海消費、購物的並不多,珠海商業的發展也隱沒在澳門的“燈影效應”之下,甚至有看法認為,毗鄰澳門反而成了珠海商業發展的最大軟肋。港珠澳大橋建成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流經過或集聚珠海,在提升商業基礎設施和做好產業規劃的同時,珠海商業如何吸聚人氣、如何與澳門進行錯位發展、如何向高端商業提升,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多名專家認為,珠海應科學規劃,主動與港澳形成以度假休閒為主互補的商業格局,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整體商業發展,同時積極推動商業與會展業、旅遊業的互動,打造特色商業之都。發展高端商業服務 與澳門錯位經營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主席陳智認為,毗鄰港澳的珠海在商業購物方面沒有太大優勢,但可以在餐飲、溫泉、高爾夫、住宿等方面與港澳形成互補。澳門雖然面積小,但每年有近3000萬人次的遊客來訪,《珠江三角洲地區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已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珠海應利用毗鄰澳門的優勢,主動融入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與澳門形成產業互補。“澳門的酒店檔次高、價格貴,動輒上千元,珠海可以提供性價比高的酒店吸引旅客入駐。在餐飲方面,珠海同樣能以質價和服務取勝。”知名商業地產運營專家張天翔持同樣的觀點:“在中國,購物攜帶行為(單純的購物行為)占70%—80%,20%—30%是服務行為,如餐飲、休閒、演藝、體驗等,在發達國家,後者所占比例可達到一半。”他建議,珠海可以發展高端服務業,與港澳應形成以度假休閒為主互補的商業格局,主動與澳門錯位,滿足新的消費需求。引進龍頭企業 帶動商業集群發展珠海缺乏輻射能力強、規模較大的商業主體,引進龍頭企業、強化商業主體十分重要。實際上,從整個珠三角來看,廣州、深圳、東莞甚至相鄰的中山都有一個叫得響且已經走出去的商業品牌,珠新蒲崗迷你倉在這一領域幾乎是空白——沒有在全省知名的商業品牌。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印州教授建議,珠海亟待通過培育和引進,造就落地在珠海的旗艦商業企業,培育出超越過去“珠海百貨”和“珠海免稅”的“王牌”,並通過強大的商業主體,重現當年的商業輝煌。此外,珠海商業缺少具有強大集聚效應的城市商業中心,拱北、吉大和灣仔等商業中心的集聚效應還有待提升。“廣州有天河城、正佳廣場,深圳有天虹商場、新一佳、茂業等企業,但珠海卻沒有大型商業網點。”陳智認為,政府應做好科學規劃,扶持和培育幾個大型商業項目,並在行政服務、用地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商業 與會展、旅遊業互動旅遊業、會展業是珠海“三高一特”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成為珠海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針對這一發展趨勢,專家們認為,珠海可以提前規劃,促使商業與會展業、旅遊業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進一步提升當地商業的檔次。徐印州認為,商業與會展業及旅遊業互為因果,互相依賴。“在一片商業荒漠上,很難聚集人氣而憑空生長出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會展業;而旅遊業也未必一定能夠催生出相應的商業,反倒是在繁榮的商業之地,旅遊業能夠較快地成長。”以香港為例,香港的會展業和旅遊業都是在“購物天堂”基礎之上衍生髮展起來的,“珠海的會展業和旅遊業一定要和商業聯動發展,在規劃之初就應該統一布局,統籌安排,不能各行其是,以此協同發展。”徐印州說。陳智則表示,珠海籌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賽車節等會展活動享譽國內外,但還應在增加會展的頻次和內容上努力。他表示,會展活動次數越多,內容越豐富,越能吸引旅遊人口到珠海消費。他還建議,珠海應完善會展基礎設施,就近規劃商業網點,方便商務人士購物,“應加大旅遊業和商業結合的程度,在交通要道打造功能步行街、特色商業街,以此吸引遊客前來購物消費,帶動商業市場繁榮”。mini storage
- Aug 08 Thu 2013 12:25
全國版) - (澳門“燈影”之下 珠海商業如何提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