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2013年,迷你倉成都累計退耕還林超百萬畝。成都市天保工程管護人員巡山護林。??成都市天保工程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成效顯著翻開成都的生態地圖,一組數據異常醒目:截至2013年,全市累計投入配套資金上億元、完成退耕還林工程100.8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至37.64%!也就是說,在成都1.2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上,有三分之一多的幅員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居住在成都的1417.8萬居民享受著生態成都帶來的宜人生活。這是成都市實施天保工程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彰顯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及市相關部門對天保工程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的高度重視。而在收穫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生態效益的同時,林下養殖、生態旅遊、林業種植等系列助農增收舉措也得到了有力彰顯,為廣大群�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周偉 文/圖累計退耕還林超百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激活生態經濟一盤棋作為一項惠及人人、奠基長遠的生態工程,成都市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取得的各項成就與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密不可分。為加速推動該項工作,成都市政府下發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意見》,強化了組織保障,出台了地方配套政策,充實了領導機構,建立了工作機構,市政府成立了退耕還林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林業園林局,有關工程區(市)縣也進行了調整和充實。與此同時,成都市還落實了工作經費和配套資金,市財政按照每畝退耕地每年40元標準,建立市級退耕還林鞏固成果專項配套資金,每年安排1840萬元。截至2013年,全市已累計投入配套資金上億元,在國家專項規劃建設項目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在撫育管護、補植補造、病蟲害防治、農戶技能培訓、林業基地建設、後續產業發展、基層林業站服務體系建設、成效監測、宣傳及網站建設等方面著力開展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成都市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成都市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100.89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46.09萬畝、配套荒山造林54.8萬畝,退耕還林工程覆蓋11個區(市)縣、152個鄉(鎮)、1321個村,涉及農戶20.1萬戶、農民70.5萬人。與此同時,還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生態效益上,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的實施,加快了全市國土綠化步伐,據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退耕還林工程成效監測報告》顯示,退耕地的總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滲透係數、土壤有機質全P全K含量、土壤�活性等監測指標明顯改善,生物多樣性增加,林地涵養水源保持能力提高,退耕地涵養水源能力達到1.26億立方米,固土能力達到1.89萬噸/年,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給氧氣等方面的綜合生態價值,經折算綜合貢獻值每年達2.71億元。在經濟效益上,退耕還林過程中,結合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發展了22.58萬畝的生態經濟兼用林和5.65萬畝的經濟林,主要包括以巨桉、楊樹為主的工業原料林、三木藥材基地、筍材竹基地、蠶桑基地、茶葉、柑橘、桃、梨等。目前,這些林地已經逐步投產見效,林下養殖、三木藥材、竹材竹筍產業、“茶林混植”等產業發展迅猛。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7.64%天保二期工程實施築牢成都生態屏障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生態盡顯。從2011年成都市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以來,成都的每座山、每片林,都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林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不斷深化,成都一直走在全省最前列!隨之而來的,還有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不斷強化、生態效益更為完善、森林資源培育經營的諸多突破、林業產業加快發展。在天保二期工程實施的第三年2013年,成都續寫綠色新篇章,這一年成都市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30.0%提高到了37.64%,增長了7.64個百分點!“成都市林業生態建設已步入治理大於破壞,森林資源得到恢複性增長的新階段。”成都市林業儲存倉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保工程的大力實施,各項政策和配套資金全部落實,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所帶來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通過改善生態環境,有效地控制和減緩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為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生態安全保障。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治理,植被得到了增加和恢複,單位面積土壤侵蝕模數下降30%-60%,生態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生態保障能力。而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成都市創造性地提出並實施了生態補償機制,受到了各界好評。據瞭解,在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起始之年,成都已經全面規劃建設任務:在繼續停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的基礎上,除了對274.82萬畝國有林和集體公益林實施森林管護,在無林地、低效林地實施公益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48.0萬畝,還要對103.14萬畝集體公益林實施生態效益補償。為此,在2010年,成都市政府就出台了《成都市集體公益林(地)生態保護資金籌集與使用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要求對集體公益林予以生態保護補助,補助標準為30元/畝,保護資金的管護面積總計102萬多畝,每年發放保護資金3000多萬元,連續4年,上億元的補償資金按時定量地發放到每位林農的手中。而為確保天保二期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落實到每位林農的手中,成都市率先制定了《成都市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實施細則》,對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對象及標準、管理程序、資金撥付、資金監督管理進行明確和規定。根據規劃,2020年成都市將通過實施天保工程新增森林面積5.9萬畝、森林蓄積36.6萬立方米、碳匯5338.8萬噸。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區水土流失明顯減少、生物多樣性進一步明顯增加將仍是成都市天保工程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林業經濟風生水起靠林吃林促農增收成效顯著靠林吃林,致富增收,讓林農享受經濟實惠,是天保工程二期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連續3年的天保二期工程等生態建設工程實施中,成都緊密結合林業經濟產業建設,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項目。農民從中收益很大。”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各工程區(市)縣以生態建設為契機,合理調整土地利用和種植結構,以林下經濟為突破,提升林地綜合效益。在確保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行林竹紙、林草畜、林藥、林茶、林桑等治理模式,發展生態經濟型產業,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龍門山區域發展林藥、林茶、林菌等林下種植,二三圈層區(市)縣發展林禽、林畜等林下養殖,各種林下產業基地已逐步投產,頗見效益:全市的林下種植品種有16種之多,規模達到8萬多畝。林下養殖品種8種之多,規模有144萬只。通過加速林業產業發展,繁榮林區經濟,使林農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大提高,生態得到了保障。林下養殖,僅僅是後續產業的一個側面。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帶來的藍天綠水、鳥鳴山幽,更為成都的生態旅遊發展帶來了絕佳的契機,並逐步成為山區新興經濟增長點。據瞭解,按照《成都市綠色生態旅遊規劃》,深度挖掘該市森林資源潛力。以24個森林公園、11個濕地公園、4個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基地及野放中心、村鎮綠化為載體,著力打造大熊貓、森林、濕地、鄉村等四大旅遊品牌。如今,成都森林公園面積已達120余萬畝,年接待遊客222萬人次,年產值達1.97億元。在都江堰市、邛崍市、崇州市等林業大縣,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優秀的生態旅遊項目不斷誕生,湧現出一大批度假村、“農家樂”和“林家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林農轉移就業收入同樣增幅明顯。“按成效監測報告顯示,外出務工收入和發展森林旅遊業收入增加了67.39%,這足以說明全市生態旅遊蓬勃發展,讓當地林農獲得了實惠,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該局相關負責人說。退耕還林和天保二期工程的實施帶來的還不僅僅是收入的增加,它更大範圍地輻射了社會效益,改變了山區林農長期以來廣種薄收和輪歇耕種方式,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迷你倉最平
- Dec 19 Thu 2013 09:44
構築城鄉綠色屏障 打牢成都生態本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