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你倉旺角

●本報駐俄羅斯、日本記者 柳直 孫秀萍 ●本報記者 劉揚 劉洋●溫燕 陳一圖片說明:圖為去年12月22日在月表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玉兔死了,哦不,它還活著”。12日剛被中國官方媒體宣佈“死訊”的中國“玉兔號”月球車13日突然“起死回生”,讓全世界關心它命運的人坐了趟由悲到喜的情感過山車。負責探月工程項目的國家國防科工局昨晚也向《環球時報》證實,此前出現機構控制異常問題的“玉兔號”已于2月12日成功自主喚醒,這意味著“玉兔未死”的消息已得到官方認可。自12月1日嫦娥三號探月著陸器搭載“玉兔”升空以來,一個名為“月球車玉兔”的微博就用第一人稱的講述、賣萌的語言風格在中國網民與玉兔間維繫著穿越地月的人機聯絡,多數外媒聽聞“玉兔有難”後,送上的也是友善祝福。“俄羅斯之聲”2日說,“玉兔”遭遇故障說明人類探索月球的每一步都極其艱難。美國科技網站“地球天空”說,“向玉兔及其製造者脫帽致敬,無論它最終命運如何。”“小兔子醒了”“Hi,有人在嗎?”昨日8時49分,微博賬號“月球車玉兔”發出的這條消息在不到3小時內被轉發超過4萬次,不僅成為中國互聯網上一條熱門微博,也被《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媒爭相轉引,幾乎所有人都基於同樣的意外情緒——據中新社12日晚發佈的英文消息,“玉兔號”不出所料在周一“無法恢複功能”,中國網民正在哀悼“玉兔”,外國媒體則集體將其解讀為“中國宣佈玉兔死訊”。但“月球車玉兔”發佈的微博讓人感覺到這被網民愛稱為“中國版瓦力”(好萊塢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主角——編者注)的小家伙又活過來了。不僅如此,另有中國官方媒體援引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裴照宇的話稱,“玉兔號”已全面甦醒,恢複到休眠前正常的信號接收狀態,但機構控制異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我們原本擔心它無法承受月夜極低溫度,但它活過來了!它起碼還活著,就有救過來的可能性”。“中國的玉兔是死是活?”英國廣播公司(BBC)昨天先依據中國媒體宣佈“玉兔死訊”,隨即又把標題改為“中國的玉兔可能還有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玉兔已倒下,但並未出局”,認為此前有關“玉兔已死”的報道明顯把話說早了。而美國《空間日報》顯然就是把話說早了的媒體之一,截至昨晚其題為“永別了。玉兔”的報道仍在說,“似乎可以確定玉兔已在冰冷的月夜中永遠地死去,月夜過後,它已在陽光下暴曬了幾天,仍沒有任何跡象”。“我們剛監測到期待已久的玉兔向地球發出的信號,這絕對是好消息”,12日,美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拉卡德瓦拉在美國天文科學網站上宣佈“玉兔未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因此勸人們別急著為“玉兔”傾訴痛苦,“它是睡了還是死了尚未可知”。在中國國內,雖有專家認為裴照宇有關月球車全面甦醒的說法過於樂觀,但國家國防科工局13日晚向《環球時報》證實,“玉兔號”確已于2月12日下午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此前嫦娥三號著陸器于2月11日2時45分實現自主喚醒,進入第三個月晝工作期。國防科工局還透露,“玉兔號”在第二次月夜休眠前出現機構控制異常問題,導致其經歷極低溫度的嚴峻考驗。目前,仍在組織開展深入分析和試驗驗證,繼續對月球車進行排故。誰在幫“玉兔”賣萌?“小兔子醒過來了,它可以過元宵節和情人節了”,“你是準備和好奇號(NASA的火星探測器)約會嗎?”列舉中國微博上這些留言的BBC和CNN稱,“玉兔”在情人節前夕醒來令許多中國人感動。事實上,自1月25日宣佈出現故障以來,許多中國網民一直在為“mini storage兔”加油祝福。“啊……我壞掉了”,很多中國人得知“玉兔故障”的消息,也是源於“月球車玉兔”1月25日發佈的這條微博。自“玉兔”隨嫦娥三號升空以來,“月球車玉兔”這個將“玉兔號”擬人化的微博幾乎總能和中國官方“玉兔”消息的公佈保持同步。美國“空間”網站說,當“月球車玉兔”的微博用第一人稱宣佈自己“有可能熬不過這個月夜”,這種方式幫助它贏得廣大中國公�的支持,NASA也借助名為“火星好奇號”的推特,更有效地實現了人與機器在情感上的互聯。“月球車玉兔”的發佈者是誰?其微博賬號上對自己的 簡介只有一句“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鄉”。由於該賬號關注的賬號只有“好奇號火星車”、“果殼網”與“新華-我報道”,外界有懷疑認為該賬號並非來自官方,而是由科技網站果殼網執筆。《環球時報》記者13日在採訪中瞭解到,國防科工局並未就“玉兔”動態開設官方微博,也沒有以微博形式發佈官方消息的慣例。記者隨後致電果殼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對“玉兔”微博賣萌的情況是瞭解的,但暫不予評論,今後如有機會再擇機發佈。美媒呼籲向“玉兔”致敬究竟是何原因導致“玉兔”故障?中國官方13日稱“玉兔”出現機構控制異常,但並未對故障原因給出明確說法,同樣好奇的外國媒體給出的原因也僅停留在猜測的程度。美國“空間”網站說,“玉兔”到底經歷了什麼目前不得而知,但月球表面無處不在的月塵恐是罪魁禍首。加拿大地理學家斯圖克說,在極度寒冷(零下100多攝氏度)的月夜來臨前,“玉兔”裝有攝像頭的桅杆應是收回的,並被一塊收起的太陽能板包住,這樣圍起來的空間有利於依靠核動力保持溫暖,另一塊太陽能板則用于在日出時捕捉陽光。但第一塊太陽能板在收起時好像出了故障,導致攝像頭等設備暴露在極寒中,極易損壞。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天專家13日對《環球時報》說,月球表面受太陽紫外線輻射影響,月壤細粒會周期性升起,由於月球重力只有地球1/6,“玉兔”在其100多米月表行進過程中也易激起月壤細粒,形成月塵。月塵可能進入甚至覆蓋月球車載儀器設備,一旦附著很難清除就可能引發很多故障。他還表示,人類自1958年至今共進行過130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67次,成功率不到52%。“中國的月球車壞了?或許中國人改派另一隻兔子上去把它埋了。”12日,美國互聯網上有網友發出這樣的調侃。本月初,以政治諷刺出名的美國主播約翰·斯圖爾特也曾在其《每日秀》節目中嘲笑比美國晚登月數十年的中國“玉兔”這麼快就“死”在月球上。與之相比,更多美國科技類媒體在稱讚“玉兔”的成功。休斯敦月球與天體研究所科學家斯普蒂斯在給《紐約時報》的郵件中稱,中國嫦娥三號的真正任務是實現月表軟著陸,這一點已經實現,因此人們可以認為中國已完成初步目標。美國科技網站“地球天空”說,不論“玉兔”最終命運如何,都要向它和它的製造者脫帽致敬。近日,日本律師作花知志公開撰文,指責中國“玉兔”赴月是為掠奪屬於全人類的宇宙資源,並呼籲國際社會就此立法保護人類共同財產。美國NASA顧問委員會委員約翰·勞斯頓13日則委托《環球時報》表達對“玉兔”甦醒的祝賀。他說,在人類探索外太空過程中,有勝利有挫折,出現反複是正常的現象。美國早在40多年前“阿波羅”登月進程中也曾出現過多次險情,但仍以勝利告終。希望“玉兔”接下來一切順利,完成預期任務。中國國防科工局13日稱,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並成功獲取大量的科學數據,標誌著探月工程二期目標已經實現。▲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7 的頭像
    sgusers7

    sgusers7的部落格

    sgusers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