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周萃2013年5月,mini storage牛錫明履新交通銀行董事長,“百年交行”迎來新“主帥”。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銀行業風險防控壓力不斷加大,而交通銀行也處於其“二次改革”的關鍵期,下半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以及交行自身艱巨的轉型任務,這位新“主帥”有何戰略規劃與經營計劃?為此,本報特別專訪了交行董事長牛錫明。記者:李克強總理最近提出,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相關管理部門近期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落實相關政策,下半年交行將採取哪些措施?牛錫明:國辦發佈的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十條指導意見,其核心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下半年,對交行來說,我們要把貫徹宏觀政策、服務實體經濟與防控信貸風險有機聯繫起來,堅持真實貿易背景,堅持信貸資金與客戶資金的緊密結合,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做到“用好增量”,交行將利用信貸杠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具體而言,將大力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擴大內需、惠及民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綠色信貸及循環經濟、支持城鄉統籌、完善境內外聯動支持“走出去”等領域,積極增加信貸投放。根據產業梯度轉移態勢,主動優化信貸布局,支持中西部分行加快發展並承擔更多存款任務。加快發展消費金融和產業鏈金融,繼續發展好個人住房按揭業務和信用卡業務。切實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重點支持科技型小企業和500萬元規模以下小微企業的發展,確保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於往年。“盤活存量”,交行將持續優化資產業務結構。要特別強調做好存量資產的移位管理,通過移位管理加強信貸結構的調整,優化資產結構。要加強信貸資產的貸後管理和非信貸資產的存續期管理,利用持續排查、減退加固等手段,全面動態優化存量信貸資產。要更加均衡地擺布行業信貸結構,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行業信貸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貸款不能只投不收,不能只進不退,對信貸政策限制投放的領域和潛在風險客戶,要及時堅決退出。要繼續嚴格執行對融資平台、房地產、“兩高一剩”等重點領域風險管控要求。同時,要優化業務結構,積極發展貿易融資和消費金融,拓展新的業務領域。記者: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加速、互聯網金融突起,這些新情況、新問題已經對銀行發展形成挑戰,未來交行將如何應對這些新變化?牛錫明: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銀行業面臨的經營大環境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速趨緩和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兩大基本特徵。此外互聯網金融也加速了金融脫媒,並正在撼動傳統銀行的穩固地位。隨著經濟增速趨緩,金融資產大幅膨脹掩蓋下的金融風險開始釋放。同時,政府對經濟減速的容忍度提高,不再出台大的刺激政策,而是要倒逼金融“去杠杆化”和經濟結構調整。商業銀行“發展、轉型、風險”三者關係已經發生變化,一味做大規模,向規模要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對交行來說,當前的工作重心已經轉變為“防控風險、穩健發展”。我們既要看眼前,保持盈利合理增長,不能讓存貸比、不良率等指標滑出底線;更要抓長遠,扎實打好基礎,積蓄後勁,持續推動轉型發展。“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是業已確定的金融改革方向。未來存款利率放開意味著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縮小進而影響利潤增長,造成盈利能力下降。這種盈利性與流動性的平衡是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新挑戰。面對新挑戰,交行將大力提高跨境、跨業、跨市場的經營能力,實現從存量管理向流量經營,從持有型資產向交易型資產轉變,才能保持盈利性與流動性新的平衡。互聯網以其“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平台服務特徵,正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並對以中介服務為本質的傳統銀行業帶來巨大衝擊。目前絕大部分金融產品都可以實現網上銷售,互聯網金融已經在交易成本、服務效率方面表現出很大優勢。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還在逐步取代銀行的“看家本領”———支付結算功能,通過商務平台、生活self storage台將銀行與客戶的關係切斷,取代銀行的基礎性結算平台地位。互聯網將顛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務模式,未來商業銀行有可能演變成為一個以個性化金融服務為特色、以客戶自服務為特徵的網絡平台。目前,交行正在積極推進電子化平台業務建設,使得傳統的線下業務向線上發展,逐漸打破物理網點的局限性。與此同時,銀行未來經營模式也要從過去的以網點為主向通過網絡提供服務轉變。記者:您提出,未來交行應實現由“資產持有型銀行”向“交易型銀行”轉變,請您具體闡釋一下這一轉型路徑。牛錫明:當前經濟正處於下行期,國家在宏觀總量、調整結構等方面出台了許多新的舉措。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一味做大規模並不可取,而應該由“加快發展”向“穩健發展”轉變。站在交行的角度,我認為可以由資產持有型銀行向交易型銀行轉變,從做存量向做流量轉變,這也是未來最有可能體現交行特色的經營領域。交行應通過積極介入貨幣、債券、外匯及衍生產品交易等各個市場,擴大非信貸資金運作渠道和規模,優化資金投向與資產配置,在保證流動性的同時,讓資產在流動中分散風險,擴大利潤增長源。實現上述轉變,交行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目前在金融界,幾乎所有的金融創新都圍繞著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的創新產品只有把銀行拉上,才能賣出去。因此,銀行怎樣做到是“風險的有限承擔者”而不是“風險的全部承擔者”,是轉型中的重大考驗。在推動“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中,我認為,一是要提升跨境、跨業、跨市場的經營能力,這實際上是國際化、綜合化經營問題。銀行依托企業走出去而國際化,依托人民幣國際化而國際化。銀行應全面提升跨境跨業的規模和層次,由布局階段進入業務發展階段,努力實現盈利收入多元化。二是應鼓勵商業銀行更好地、規範地發展理財業務。現在有兩點需要完善,第一個是建立“表外的資產負債表”,代客戶管理的資產也要有資產負債表,是表外的資產負債表。第二個是改進銀行的營銷方式,提高信息透明度,清晰告訴客戶理財風險的自擔方式或分擔方式。三是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有利於增強資產流動性,減少利率波動風險,有利於縮減表內資產規模,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在推進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持有一定比例的資產,加強銀行管理風險的責任,通過杠杆率管理來有效控制衍生金融產品的泛濫。記者:下半年,銀行風險防控任務依舊艱巨,交行就此有何措施?牛錫明:下半年,交行全行上下要把風險管理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穩定利潤增長,管控好資產質量。“全覆蓋、全流程、責任制、風險文化”的風險管理要求必須貫穿到經營管理的全過程,要把發展建立在風險管理的基礎上,築好風險防洪堤。當前,銀行信貸風險3年暴露、5年暴發、7年損失的“357效應”已進入風險集中暴露期。風險指標已經成為影響銀行經營與市場股價的關鍵因素。這種形勢下,資產質量管控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下半年,交行將繼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真正落地。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就是“全覆蓋、全流程、責任制、風險文化”。董事會、高管層要強化風險管理的決策領導職能,明確風險偏好,強化限額管理和名單制管理,加強考核引導與責任落實,完善體系架構,做好風險形勢研判與效果評估。要深入推進統一授信管理體制建設,推動表內、表外信用風險評審全覆蓋。完善零售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建立規範透明、獨立核算的理財業務資產負債表管理體系。要牢固樹立“流程為本、程序至上”的管理理念,嚴禁逆流程審批,嚴禁用簽報審批貸款及有風險的資產業務。此外,要將風險管理覆蓋到所有創新業務。無限制可創新,但創新必須有規矩。對新型業務要堅持依法合規、有章可循;流程清晰、風險可控。必須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找准風險點,建立規範的審批流程與規章制度,細化操作辦法,明確風險責任,防範各類風險隱患。實踐證明,誰能平衡好“發展與風險”的關係,誰就是贏家;誰能把握好“利潤與質量”的關係,誰就能笑到最後。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7 的頭像
    sgusers7

    sgusers7的部落格

    sgusers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