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列茲基(Anatole Kaletsky)自由放任的貨幣主義時代已經結束,儲存倉全球正漸漸邁向一種新型態的凱因斯派需求管理。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和央行如今一一扛下管理失業的責任,而這原本是1970年代貨幣學派戰勝凱因斯學派時央行棄守的職責。上周三輪到由英國發難,新任英格蘭銀行(央行)總裁卡尼效法柏南克,也把降低失業率納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卡尼原是加拿大央行總裁,被英國政府挖角,為的就是要揭開「貨幣行動主義」(monetary activism)的新紀元。他在周三的首度正式記者會上,實踐了這個承諾。卡尼不僅一如預期,明確承諾會在一到兩年維持利率接近於零,他還做了更大膽、學理上更爭議的決定。他宣布,失業率還未降至7%以前,英格蘭銀行絕不考慮縮減貨幣刺激措施。他刻意打破柴契爾夫人1979年當選首相以來就支配英國經濟政策的一項禁忌。過去30年來,英國沒有一個央行總裁敢公開挑戰柴契爾主義,即貨幣政策只能藉控制通膨來促進經濟繁榮。的確,英格蘭銀行過去未曾公布失業率預測,理由是解決失業問題必須靠與就業彈性和競爭有關的結構性供給面措施,而非央行政策。如今,卡尼在記者會上預測,失業率可能直到2016年都會維持在7%的門檻以上,因此目前接近於零的利率水準至少會再維持三年。市場和媒體剛開始都未能了解這項聲明的重大意義。英國長期利率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被拉高,市場解讀為卡尼的「前瞻引導」附帶很多條件。不過,只要投資人深思卡尼談話的更深涵義,這種立即反應很可能轉向。卡尼列出三個迷你倉沙田讓英國央行考慮解除貨幣緊縮的條件:一是英國央行預測兩年內的通膨超過2.5%時;二是「中期通膨預期」無法保持穩定時;三是零利率政策危及金融穩定,央行靠加強管理和監督也無濟於事時。不過,細觀這些條件,沒有一項可能會在這幾年內發生。央行的通膨預測和市場的通膨預期都不像7%那樣明確,如何解讀全看英國央行。譬如,就算實際通膨高達5%,英國央行也不曾公布過高於2.5%的通膨預測。所以通膨疑慮不太可能推翻失業率7%的新承諾。至於金融穩定的變數,卡尼周三的談話帶給所有央行一個極富啟發性的政策參考。他表示,金融穩定的威脅,最好不要靠貨幣緊縮來因應,而要靠更嚴格的管理和監督。這暗示英國央行如今扛下的權力和責任,比聯準會肩負通膨和就業雙重使命更廣。不過,就算納入金融穩定成為三重使命,恐怕還是不夠。在現實中,還有很多總體經濟目標需要央行和政府聯手管理,像是財政能力、經常帳的維持,有時候還需要穩定匯率,瑞士央行即為一例。全球各國央行漸漸體認,要在通膨、失業、金融穩定、財政永續等目標間作取捨極為複雜。各國央行也默認,這些目標必須同時管理,雖無法面面俱到,總得優先處理有危險的目標。凱因斯派需求管理在1960年代後期失敗,因為當年的政府和央行過於注重失業,結果讓通膨擴大到難以收拾。往後幾年,決策者應記取這個教訓。不過,正確的教訓並非通膨在各目標中最為重要,而是總體經濟政策必須著重在解決任何最迫切的問題—目前無疑的就是失業問題。(作者Anatole Kaletsky是路透專欄作家)迷你倉價錢
- Aug 11 Sun 2013 12:59
臺灣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