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迷你倉沒有“脫光”的人繼續孤獨地唱著“單身情歌”。單身到底意味著什麼?自由?孤單?精彩?隨時隨地加班?說走就走的旅行?快餐店?健身房?單身公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調查分析當下單身人群的觀念,正在迅速發生轉變單身浪潮席卷之處,到底有多少年輕人走向自覺單身,真正享受單身?他們的婚戀觀念又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網易同城約會、網易時尚聯合赫斯特中國旗下《心理月刊》雜誌、香港浸會大學、艾瑞咨詢集團,發起《2013年約會白皮書之單身生活質量調查》,為期一個月,回收問卷131248份,有效樣本60039份,通過對樣本進行挖掘分析,刻畫出在職業、環境、家人種種壓力或動力之下,中國單身群體的生活狀態、消費特徵,以及他們對單身狀態的真實態度,對約會的實際需求。隨著時代的變遷,男女間的角色期望,兩性之權力結構都受到巨大的衝擊。近三十年來兩性關係的變化,很可能大於過去三百年的總和。同性戀、試婚、同居、不婚、離婚率高企,種種社會現象令婚姻曾經的神聖性備受挑戰。當下單身人群的觀念,正在迅速發生轉變。結婚已經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種天經地義般的鐵論,變成了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單身男女對待感情和婚姻的態度和行為都有了明顯差別。網易同城約會調查表明,11.65%的單身族很喜歡目前的生活狀態,暫時不想結婚。但是,單身女性選擇這一項的比例明顯高出很多,達到14.41%,遠高于單身男性的10 .49%。婚姻曾經是女性的唯一體面出路,所以張愛玲說她們是“女結婚員”。如今,女性已經在職場找到認同,而從C osm opolitan雜誌主編海倫·布朗的《性和單身女孩》到大紅美劇《慾望都市》,都在教導女性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單身女郎生活精彩紛呈,單身壓力選擇“空虛寂寞”的比男性少。房和車是約會利器,未婚女性置業積極性直追男性雖然單身人士都嚮往真愛,可是,不可避免的,“有房有車”成功人士,總是更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約會次數越多的人,擁有房車比例越高。最近三個月,約會次數在4-9次的26.35%有車、50 .59%有房,約會次數在10次以上的30 .68%有車、52.22%有房,遠高于總樣本數有車比例18.03%,有房比例42.97%。老人們總說“未婚女子買房會嫁不出去”,現在,未婚女性置業積極性直追男性,四個單身女性中,已經有一個買了房子,這算是新《婚姻法》帶來的新現象吧。房子成為比愛情更穩定的依靠,未婚女性買房成為推動房價上漲的又一動力。房地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消費需求,單身公寓、小套間持續熱銷。女性更嚮往到廣闊的世界去見識世面,88.51%的女性在過去一年曾經出去旅行,相比之下,男性比例是84 .49%。而捨得花5000元以上出去旅遊的單身人士,女性比例也更高,達到24.15%,男性只有20 .26%。廣東人“脫光”的方式更含蓄,但也最積極人口普查顯示,出生嬰兒性別比(每100名女嬰相對於男嬰的數目)高達120,70、80、90後單身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計多出2315萬,可是在各個相親活動、各類電視節目上,我們總看到女性多、男性少的狀況,“剩女”問題才引發如此多的關注。同城約會調查表明:為追求幸福,女性更勇敢更積極更外向,在電視相親節目、報紙、商業機構舉辦的相親活動等舞台亮相比例高。而男性比較喜歡高科技的方式,擅長利用手機平台交友,下載3個以上手機應用比例更高。北上廣三地相比,誰更積極“脫光”呢?北京媒體發達,北京人上電視、上報紙徵婚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而一向精明的上海人,更樂於參加商業機構舉辦的相親活動,也更樂於在交友網站上消費。廣東人“脫光”的方式更含蓄,但也最積極,更能接受親戚朋友介紹相親這種方式,最擅長使用婚戀網站,使用過三個以上手機的手機交友應用比例最高,而上電視相親節目和上報紙徵婚的比例最低,沒有任何“脫光”自存倉動的比例最低。與朋友聚會次數基本上跟談戀愛次數成正比單身族勤奮工作,休閒時間也安排得精彩紛呈。在大城市,都市文化也側重于迎合單身人士的需求,咖啡館、健身會所、酒吧都是消遣的好去處。他們也有不同的娛樂愛好,展覽、演唱會、電影這些都是很受歡迎的活動,有7.34%的人表示他們每月最大的開銷會用于娛樂。單身族也熱衷于社交。類似朋友聚餐這樣的活動,是每月開銷最大支出的人占了17.55%。調查表明,與朋友聚會次數基本上跟談戀愛次數成正比。平均每月跟朋友聚會為0次的人,談過0次戀愛的高達30.35%,聚會次數在10次以上的人,談過0次戀愛的只有7.04%,談過6次戀愛的比例高達18.2%。聚會次數越多,需要靠親戚朋友介紹異性的就越少,能在聚會、健身、旅行等場合認識異性比例越高。兩性認識的方式也更多元化了。在最近三個月中與異性有10次以上約會的單身人士,他們通過酒吧、夜店認識的幾率就飆升,達到11.9%,僅有1-3次約會的單身人士,只有3.25%會在酒吧夜店認識異性。約會次數達10次以上的單身人士也更擅長與異性搭訕,32.09%會在聚會、健身、旅行等場合認識異性。而約會次數1-3次的這一比例只有22.64%。相親模式天河公園的現實版《非誠勿擾》在廣州市天河公園,每個周末都會定期舉辦家長相親會,儼然是一個現實版“非誠勿擾”,不僅自發形成了80後、90後專區,還有海外專場、“國企男”、“金融女”專場。近日雖然連降大雨,但來相親的家長硬是把天河公園附近的BR T、公交站擠成了“相親專線”。游樂場湖對面的“情人坡”上擠滿了“銀發相親族”,他們都是替自己的兒子、女兒來相親的。他們將兒女的年齡、身高、學歷和房產、收入以及聯繫方式填寫到一張廣告表上,夾在繩子上懸掛在樹木間。對於父母親“代理相親”的這種行為,單身人士表示“不反對,不支持,不會去”。《奶奶駕到》“奶奶”在廣州話中是“婆婆”的意思,《奶奶駕到》是南方衛視新推出的一檔大型代際相親真人秀節目,每期節目都有五位個性迥異的單身女嘉賓和兩對母子,她們將在一棟愛情公寓里共同生活24小時。節目設計了“母子密室”、“壓力拷問”、“婆媳課堂”、“派對社交”等多種考驗。“奶奶”會使出渾身解數,設置各種情景考驗“准媳婦”,例如“公公70大壽,你卻要加班,如何在家庭成員的圍攻下脫困”、“小叔買房缺18萬,婆婆讓你們資助,但你們存款只有20萬,如何抉擇”。在360度無死角的拍攝下,這樣的“集體同居”中“准婆婆”和“准兒媳”會發生怎樣的精彩故事呢?八分鐘約會八分鐘約會的前身是“快速約會”(SpeedDating),其特點是有趣、高效、安全。現代人注重效率,傳統方式會面動輒公園、電影院,從準備到結束往往需要半天、一天甚至好幾天,效率極低。而八分鐘交友可以幫助你一個晚上或者一個下午認識8個以上的人甚至更多,一次約會可以和8位陌生的異性暢談各種有趣的話題,這當中充滿了神秘。活動規則是不能詢問對方的真實姓名,不能問對方電話號碼,交友結束後,你可將想結交的朋友的編號記下來,再通過活動組織人去聯繫對方。兩天後通過接收電子郵件,你會發現自己受到了一位或兩位(甚至三位或更多)對象的青睞。你從無聊等待的日子中走出來,豐富多彩的約會生活在面前悄然打開。六人晚餐在社交活動中,人太多不易傾聽,人太少又恐冷場。經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表明,6人的組合既能夠使人們擺脫兩人就餐的尷尬、緊張局面,又能夠達到有效的互相溝通效果。“六人晚餐”是按年齡、層次、職業、愛好分6人制組合(3男3女),6個陌生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聚會結束後大家可以互留地址保持聯絡,也可以完全不留下任何線索,始終保持一種距離的美感。這種未知使許多人感到新鮮和刺激,也符合現代人的獵奇心態。可以說它是將傳統的“相親”與現代交友融合得淋漓盡致的產物。採寫:南都記者 許琨 實習生 張玉榮迷你倉
- Nov 17 Sun 2013 14:17
廣州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