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曙光互聯網對金融業的滲透程度正在與日俱增。在中國,迷利倉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正在積極地改變整個金融生態,加劇了金融市場競爭,改善了資本配置的效率並使資本流動空前加速,也有力地推動了利率市場化、金融監管模式變革以及銀行業的開放。互聯網金融已經不再是一個虛空的、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概念和思想,而是已經深刻影響到了整個金融體系以至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對於這個洶湧而來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我們不能以掩耳盜鈴的方式去自我欺騙和迴避,也不能坐視互聯網金融以不利於金融業健康規範發展的方式任意泛濫,而是應該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探索其滲透和介入金融體系的方式及其效應,從而趨利避害,讓互聯網金融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革新服務,為中國企業和居民更為便利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服務。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所有的產業形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推動不同業態之間的融匯、互補和整合。如果一個創業者或者金融機構從業者不懂得整合的哲學,那麼他就有可能喪失很多創業和投資機會。整合意味著原有的傳統的行業之間的隔離和界限的消除和彌合,行業和行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和鴻溝,跨界不但成為常態,而且成為唯一可行的金融資源配置方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正在利用互聯網金融開展大量的金融創新,比如商業銀行就開始大舉進軍電子商務行業,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台;而電子商務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也正在大舉進軍銀行業,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在進軍銀行業方面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實踐。阿里金融的出現,意味著傳統的電子商務和傳統的銀行業之間的界限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逐漸模糊,電子商務企業所擁有的巨大的客戶數據庫為其開展信貸業務、支付業務以及其他金融業務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迅猛發展的互聯網企業擁有巨大規模的用戶數據,他們瞭解客戶在金融服務方面的複雜需求和偏好,其金融服務觸角從簡單的支付滲透到轉賬匯款、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財富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理等傳統銀行業務。因此,不同業態的融匯、業界隔離的消失,對傳統金融業的衝擊和挑戰將會非常大,盡迷你倉現在互聯網金融還難以撼動巨型銀行的壟斷地位,但互聯網金融所引發的跨界競爭和金融資本日益高漲的“脫媒”衝動,必將逼迫銀行業加速與互聯網的聯姻,從而直面互聯網的挑戰。在未來,各個行業(包括傳統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業態)將利用各自的客戶優勢和網絡優勢,開展充分的業界整合,以實現要素配置的效益最大化。每一種業態都要清楚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定位,要從客戶需求出發,充分依賴互聯網來開發適合客戶的產品,並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的資源互補,比如最近興起的微信創業就在整合手機通訊、客戶資訊管理、互聯網信息方面做出了創新,未來很有可能實現在微信基礎上的全方位金融開發。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特徵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創新,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金融創新是全天候的、全方位的創新。這種創新主要體現在互聯網金融通過迅速的時空轉換,實現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業務流程創新和金融機構創新。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即使是最經典意義上的信貸產品(即資金盈餘方向資金稀缺方提供資金所引起的債權債務關係),在互聯網時代也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現了,P2P借貸中出現的“一對多”(一個貸款人可以把自己的盈餘資金分散配置給若干借款人)和“多對一”(多個貸款人以各自零散的盈餘資金配置給一個借款人)的借貸方式,比傳統的銀行信貸模式更容易分散風險,也更易籌集資金。在金融業務流程創新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傳統的單純依賴線下調查的方式來甄別客戶信用的方法被徹底顛覆,電子商務、物聯網以及移動支付所提供的大數據,極大地降低了傳統銀行業的信息甄別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使業務流程更為簡易和快捷。在金融機構的創新方面,由於互聯網金融而催生出來的新機構幾乎每天都會產生,這些新型機構廣泛涉及徵信體系、支付體系、數據挖掘體系、物流體系、電子商務體系、移動互聯網體系等種類繁多的領域,未來還可能更深入地滲透到更為廣義上的服務業。未來互聯網金融必將以其創新精神繼續重構整個金融體系和經濟社會體系,同時其運作的規範性和合法性也將進一步提升。(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自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7 的頭像
    sgusers7

    sgusers7的部落格

    sgusers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