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管委會創新管理 中小企業創新 “塔基” 融入全球創新鏈條■何欣榮30名公務員助推多元化創新模式18個分園,迷你倉470平方公裡面積,3.6萬家企業——這樣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其管委會的公務員有多少?張江的答案是,30人。談到這個微型機構,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曹振全說,其實當初掛牌時,上海市方面也有過一番斟酌,張江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管委會?“管委會大而強,有利於集中資源搞開發,但上海的高新區發展到今日,規模擴張顯然不是最重要的,內涵提升才是關鍵。”目前, 張江示範區下轄的18個分園中, 有的是政府管理, 有的是企業管理, 有的是政府與企業共管。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恰與自然生態的多樣性相近。“管委會的成立, 絕不是給分園加個 ‘婆婆’。 管委會的定位是服務、協調, 通過推進股權激勵試點、 人才試驗區建設和科技金融等工作, 讓整個示範區保持多元化的創新系統。”這一點,從管委會的機構設置可見一斑:發展規劃處、創新促進處……全然不見審批二字。“因為管委會不介入微觀的創新活動,因而能夠沉下心來從事宏觀政策的協調和戰略規劃的引導。”曹振全說,管委會雖不大,對企業創新的服務作用卻不小。在管委會協調下,今年7月三項國家重大財稅 政策落戶張江,包括有關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和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分期繳納。不少企業表示,這從根本上激發了創新的原動力。80%中小企業壘起創新 “金字塔基”�多周知,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呈現“金字塔”型。處於塔基位置的是�多的微小生物。與自然生態類似,創新生態的基礎是大量的中小創新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質量,決定示範區的創新活力。目前,張江核心園約80%的創新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這一比例在全國名列前茅。由8名大學生創辦的滬江網,今年的營業規模預計2億元,個頭不算大。但近年的發展增速卻高達100%,活力非常強。滬江網黨總支書記兼首席財務官于傑說,當公司最早提出打造全國領先的互聯網學習平台時,工商部門還沒有儲存個註冊門類。“滬江網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模式創新。我們致力于通過媒介+電商+網校的模式,讓愛學習的人通過互聯網分享優質資源。”與財大氣粗的金融機構相比,�人科技並不惹眼。但包括民生銀行、銀聯在內的金融大鱷,卻相繼與�人科技尋求合作。原因在於,�人科技自主開發的動態口令認證系統,廣泛用于金融、電信等重點行業。“近年來, 國際上的信息安全事件頻發。 很多信息系統的軟硬件有多少‘後門’ 難以預料, 我們需要在這些門上加一把自己的鎖。” �人科技總裁談學鋒表示。 張江高新區核心園匯聚了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學院、 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創新機構, 與企業創新形成共振效應。融入全球創新鏈條 “比學” 硅穀顧名思義,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體現的是中國在世界創新舞台上的競爭力。要體現這一點,示範區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關鍵,這和自然生態的開放性有異曲同工之處。今年7月中旬,《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獲國務院批復,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目前,各方公認的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包括美國的硅穀、中國台灣的新竹。在硅穀2013報告中,張江被列入少數對其有競爭的科技園區。硅穀的評價不是泛泛而談。 一項統計數據顯示, 在張江高新區核心園,目前海歸人員已超過1萬名。 園區企業中, 有以複星、 盛大為代表的 “本土企業”、 以展訊通信、 微創醫療為代表的 “留學生團隊”, 也有以IBM、 惠普和諾華為代表的“跨國陣營”。近期,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引起了張江示範區的深深思考。自貿試驗區“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謀發展”的戰略,與張江示範區打造國際化的創新環境不謀而合。曹振全分析,有人擔心自貿區成立後,一些大企業會把總部功能、特別是國際貿易部分遷到自貿區內。其實這種看法過於短視,即使企業將國際貿易業務遷到自貿區,其科研、製造部分還會留在區外特別是示範區。這種合理布局,將幫助張江示範區更好地融入全球創新鏈條,為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打下基礎。mini storage
- Oct 24 Thu 2013 10:05
上海張江示範區著力營造創新生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