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轉型,勞工市場的結構有所轉變。基建工程急上馬、房屋需求熱烈令建造業大旺,人手緊張。人口老化令香港的安老護理業亦出現了人手短缺的情況,最低工資立法後更見緊張。旅遊業在自由行的帶動下,形成了對零售業的需求。最近,零售業人力發展小組的報告亦提到零售業的人手已開始緊張。 香港的失業率持續在低水平,接近全民就業。餘下的失業者多為結構性失業者,即失業勞工的技術與職位空缺的技術是不配合的,因此需要透過再培訓去減低兩者之間的不協調。現時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是普遍的。政府先後在建造業及安老護理業推行「先聘請、後培訓」的先導計劃,吸引失業者(特別是年輕朋友)投身到人手極為短缺的行業中。 計劃中,學員透過學科課程學習與行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再透過在職工作去實踐書本所學。因有僱主聘用學員,故學員在受訓的同時,亦同時支薪。這概念的確能引導年輕結構性失業者到人手緊張的行業受訓學習,但亦有幾個關鍵問題,政府要加以考慮。 在職培訓空缺方面,因迷你倉主既要提供在職培訓,又要按計劃的薪金聘用學員,這個成本對一般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因而阻礙更多有心企業提供計劃在職培訓空缺。政府可考慮增加當中的津貼,這不單可協助學員投身到人手短缺行業,亦是解決結構性失業的一招。 在學習課程方面,現時主要是學員先付款、後發還。然而,大部分學員都是初次就業,沒有儲蓄,要他們先付學費,後還發,恐會令部分有心學員卻步,政府可考慮轉換形式,以其部分工資來交學費,或先上課、後付鈔。這可令更多有心青年嘗試到人手短缺的行業發展。 雖然這些計劃每期名額不多,但卻實實在在地幫助一班面對結構性失業的年輕朋友。政府應加大力度協助他們,包括增加給予僱主的津貼,令僱主創造更多在職培訓的空缺。其次,政府要協助學員解決學費方面的難處,包括付款方法等等。最後,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援計劃營運者,包括在招生、聯絡僱主方面提供援助。政府亦應將計劃推展至其他有需要的行業,如零售業,令青年有更多選擇。 民建聯人力事務副發言人觀塘區議員顏汶羽self storage
- Feb 04 Tue 2014 17:13
「先聘請後培訓」應推廣
close
儲存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