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利S ir”利國偉在香江是一個傳奇。C FP供圖[檔案]利國偉(1918年-2013年),mini storage祖籍廣東開平赤水鎮,香港銀行家、政治家、教育家,爵士,大紫荊勳賢。1918年生于澳門,後隨家移居香港1940年進入香港國華銀行做見習生1946年加入�生銀號1967年任�生銀行總經理1969年推出�生指數1972年促成�生上市1988年出任港交所主席1970年率先提議中文成為香港法定語文,曾兩度擔任港府非官守議員 1983年10月協助建立港幣聯繫匯率制度,同年開始斡旋香港回歸事務1996年加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1997年獲頒大紫荊勳章2013年在香港病逝,享年95歲 人生是一段做到老、學到老的過程,從社會經驗得來的知識,與書本理論同樣重要。———利國偉[致敬詞]屢挽狂瀾于既倒,揮灑風雲寫傳奇,銀行“教父”星耀香江。念茲蒼生在危難,廣灑仁善濟天下,華人典範恩被社群。碩德流芳,風範長存。被港人親切稱作“利Sir”的利國偉,2013年8月10日以95歲高齡仙逝,傳奇一生畫上了句號。這位從見習生做起的香港銀行業“教父”,自1960年代起就是香港政經歷史的關鍵人物,1980年代後在中國大陸也聲譽日隆,其中大慈善家身份尤其為人熟知,僅在江門五邑,他捐資就達2.2億多港元。從“紅褲仔”到“銀行業教父”港英時期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利希慎家族,與利國偉家族是近親,然而利國偉早年發跡史仍具鮮明的草根色彩,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紅褲仔”(憑個人努力從底層苦熬逐漸出頭者)。利國偉19歲時輟學進入香港國華銀行做見習生,月薪不過6元,日子過得自然辛苦。但他後來回憶說,自己的成功正是這樣“捱出來的”,當時甚至練到憑手指觸覺便可發現偽鈔。抗戰勝利後,27歲的利國偉被邀至�生銀號(1960年更名為�生銀行)工作,擔任會計並主理海外黃金買賣,月薪200元,年分紅8000元。這一機遇,來自他在國華時結交的�生創辦人何添。何添只是�生小股東,但利國偉進入�生後,很快也受到董事長何善衡賞識,後來何善衡每次到歐美考察,必帶其隨行翻譯。在�生幹了5年後,利國偉升至助理經理,之後逐步升職,到46歲時擔任了副總經理。如果只是勤勉,利國偉一生也許不會被稱作傳奇,他的傳奇不僅在於體現著自強不息、辛苦打拼的香港精神,更在於見證和終結了一個個動蕩事件,正如香港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樑所言,回顧利國偉一生經歷,“猶如翻看一部近代香港發展簡史”。1965年,香港爆發銀行擠兌風暴,�生決定售股籌資,利國偉負責全權處理。在與匯豐談判中,利國偉將�生總值從匯豐評估的6700萬港元成功提至1億元,一日內達成購股協議,擠兌風潮遂平息,而匯豐控股後也保留了原華人管理層。1967年接任總經理,1969年推出�生指數,迷你倉1972年,他所帶領的�生成為戰後香港第一家上市銀行,開盤當日市值高達16.5億元,相當于港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1/3.2000年香港媒體曾報道,匯豐當年5100萬元投資購股,所得收益是50億元。1983年秋,中英談判前途未卜,引發信心危機,港幣匯率急跌,時任行政局議員的利國偉協助財爺彭勵治,制定港幣與美元掛�的聯匯制度,確保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1984年,利國偉還以行政、立法兩局議員身份,作為港人代表北上拜會鄧小平,斡旋香港回歸事務。1987年香港股災後,利國偉再次臨危受命,1988年至1991年擔任港交所主席,改革港交所架構和交收日制度,被視作“救火隊長”。“每次香港出現動蕩的時候,聯繫匯率制度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功用,成為香港的貨幣和金融體系穩定的基石。”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今年在紀念聯匯制度30周年的文章中說,香港正是依靠此制度才度過了大大小小的難關,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及最近的歐債危機。大慈善家最重教育與醫療1960年代擔任議員後,利國偉與中國大陸有了較多聯繫,其堂兄利銘澤(利希慎長子,利氏家族掌門)早年參與抗戰,與大陸關係密切,利國偉曾多次隨利銘澤回到大陸。內地改革開放後,利國偉也積極推動�生銀行進駐。上世紀80年代初,利國偉開始在家鄉開平捐資興辦公益事業,其後逐步擴大到江門五邑和全國各地,僅在江門五邑,利國偉捐資就達2.2億多港元。1986年,江門籌建五邑大學,利國偉是首批支持者,他和夫人易海倫以“偉倫基金會”名義先後捐資6000多萬港元,在五邑大學興建了偉倫建築館、偉倫圖書館、偉倫中心、十友樓等,是至今捐資五邑大學最多的一位。利國偉伉儷還在1997年捐資600萬元建設五邑中醫院門診大樓,1998年捐資3700萬港元建設江門市中心醫院綜合住院大樓,即使在晚年病重時,他仍關心家鄉建設,捐資興建了五邑華僑廣場。1993年,利國偉伉儷被授予首批“江門市榮譽市民”。除在江門五邑,利國偉還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內地城市捐資近2億港元。此外,他還與�生元老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合計出資4億港元,在香港註冊成立“何梁何利基金”,設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生理學、醫學、技術科學等獎項,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基金”。罕見公開題詞的朱鎔基1997年曾為“何梁何利基金”破例,讚賞其“高誼可風,功在當代,澤被永遠。”利國偉逝後極盡哀榮,�生銀行、港交所、希慎興業降半旗,梁振英、曾俊華等政界高層發聲明致哀,董建華、何厚鏵、李嘉誠、陳方安生、範徐麗泰出席追悼會,朱鎔基致送花圈。曾俊華認為,利國偉“不但對香港銀行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影響深遠,貢獻良多,在推動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方面,也不遺餘力,恩澤社群。”採寫:南都記者楊秀偉文件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