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地質學家分析,迷你倉庫連州地下河溶洞是一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該溶洞是因2億年前的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岩溶洞穴,亦稱為喀斯特溶洞。“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得利亞半島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司威傑首先對該地區進行研究,並借用喀斯特一詞作為石灰岩地區現象的總稱,喀斯特地貌亦稱岩溶地貌。“洞幽察微”寫下岩溶地貌專著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就有記載,以明朝《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徐霞客“洞幽察微”考察了大量的溶洞,後人對徐霞客的科學研究和無所畏懼的精神非常推崇。徐霞客,即徐弘祖(1587-1641年),字振之,號霞客,1613年5月19日生,是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利用三十多年時間游歷名川大山。東渡普陀,北歷燕翼,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雲貴邊陲,足跡遍及當時十四省,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地觀察、描述自然的新方向。他寫下了60余萬字的《徐霞客遊記》,為後人留下了一筆研究中國山川地貌,探尋明代社會歷史,�迪人們開拓旅遊事業儲存寶貴財富。據統計,徐霞客共考察記錄了地貌類型61種、名山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個。“一切水陸中可驚可訝者,先生以身歷之,後人以心會之。”徐霞客對岩溶地貌所作的考察和描述,比歐洲人愛士倍爾的工作(1774年)要早130多年,他對岩溶地貌的分類也比歐洲人曼于的研究(1858年)還要早220多年。《徐霞客遊記》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記載岩溶地貌的專著。成後人楷模代表精神品質和知識水準徐霞客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洞幽察微”,可以說是到“聞奇必探,見險必截”。每每遇到古洞、名剎、飛瀑、奇峰等奇異景觀,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覽“廬山真面目”。所以,徐霞客成為後人的旅遊、文化偶像,成為一種精神品質和知識水準的代表。《徐霞客遊記》不僅僅是記載地貌、地質的古代地理名著,也是記錄風景資源的重要文獻,且文辭優美,堪稱文學佳作。人稱徐霞客為“游聖”,許多人以霞客為楷模,訪幽探勝,踏遍祖國大好河山。古人在通訊、交通等條件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尚有如此的精神,而現代人來到洞河之中,在保持愉悅的心情遊覽的過程中,又能探尋到什麼更可貴的知識呢? 空靈新蒲崗迷你倉
- Aug 06 Tue 2013 11:56
清遠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